#agad489 #20190106

⚠️本篇沒有任何圖片,請放心閱讀⚠️



本篇貼文來自眾多讀者的投稿:

「章魚醬」

「想克服恐高症的🍊」

「林彥俊好帥😍」

「屁屁超人」

agoogleaday感謝你們😊



【第2⃣️頁補述】

對孔洞(傳染疾病)做出相應醫療措施

可能也是本能上的反應

其實有些人看到孔洞時

會有「忍不住想要填滿它」的衝動

或是看到無數突起物時

會有「想要剷平、擠破它」的衝動

在感到厭惡、噁心之餘

更想做的是「想讓它變得不噁心一點」



【第3⃣️頁補述】

我認為「對比明顯」是關鍵。

像是孔洞,與其周圍的形狀或顏色差別大

所以讓它的存在太過於明顯可見,

而這種太明顯的事物,在大自然、

生活環境中實在是「太不尋常」了,

與認知衝突,因此覺得怪怪的怪怪的⋯

特別是「不規律」的密集排列,

比起規律的排列讓人更加不適。

總之:不規律+對比明顯=怪到想吐

這是,我的觀察啦。

另外,照片的「清晰度」應該也是造成

密集的事物看起來更噁心的原因之一,

超清晰!高畫質!

讓那些洞洞的邊緣

明顯到不行(對比清楚)

也讓觀看那些照片的我

頻頻感嘆:我覺得不行✋



【第4⃣️頁補述】

雜亂排列且大數量的錢幣、M&M’s巧克力

它們再密集我都不覺得噁心😋

蟲蟲、阿蟑、沒有人的蜘蛛人⋯

就算它們不密集、只有一隻出現在眼前

我都會覺得*#+=#£|€%~+]£~€[^+_😭



【第5⃣️頁補述】

這是指「看到別處的孔洞」的情況

看到孔洞、瞳孔收縮

因為事不關己,所以不必害怕、只覺噁心

但若是看到「自己身上有孔洞」

因為與自己相關,所以可能就會害怕



今日封面 #GoogleDoodle

是東歐國家的佳節開始第一天

從1月6日開始,是天主教或東正教

的狂歡節Carnival,會為期數個星期,

是個一年一度僅次於聖誕節的重要節慶。

若第一頁搜尋列沒有出現

「密集恐懼症」這五個字

那麼這張封面只是個再正常不過的繪圖

所以,到底人們是恐懼密集本身?

還是「密集恐懼症」這五個字正在

提醒(或暗示)你要去恐懼密集呢?



我只知道,看了一整天

密集恐懼症圖片的我⋯

現在免疫了💪😭👍

超多網站直接不跟你避諱的😠

直接在內文中插入精彩圖片🤮

當然agoogleaday不會這麼做

小編自告奮勇過濾大家的恐懼哈哈哈



而為什麼我覺得我突然對密集免疫了?

這就是「暴露療法 Exposure therapy」

讓患者暴露在讓他恐懼的事物之中

(我真的看了很多精彩的照片哈哈)

重點是讓他清楚地明白:

眼前讓他恐懼的事物,並不會傷害到他

所以👉沒有必要花心思去恐懼它👈

當然對於恐懼情況甚者

也許暴露療法會造成反效果

還是要建議👨🏻‍⚕️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👩🏻‍⚕️

手癢想在網路上搜尋前,請謹慎三思

至少至少

要找個人(例:梁靜茹)在旁邊給你勇氣💪



_

#agoogleaday #一天一google

#密集恐懼症 #Trypophobia 👈沒事不要點

#懼高症 #Acrophobia #高所恐怖症 

#戰鬥或逃跑反應 #FightorFlight

用詞已盡量避免讓讀者感到害怕

只是想讓大家了解恐懼形成原因

若能讓您了解、並能勇於面對它

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💪

若還是讓深感不適

在此先跟您說聲不好意思😔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 Google A 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