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agad544 #20190429



劇透者,雖然剝奪了我們的期待,

但帶不走是:我們在觀影過程中

產生與獲得的樂趣與感動。

這就是對不少人來說,

電影不管是二刷、三刷還是恩刷

每次皆有不同樂趣的原因。



被暴雷覺得沒差、甚至會使閱讀樂趣增加

這是在「閱讀短篇小說」的情況下,

後面引用的文獻也都是在討論小說。

我認為:

1⃣️小說只有文字,沒有(或只有少量)畫面,這反而會隨著讀者的天馬行空,使得小說內容「更有畫面」。

2⃣️因此小說中的情節,會因為不同讀者的想像力不同而有差異。

3⃣️小說內容是作者編排的,作者「希望」讀者能按照自己編排的脈絡,去一步一步地理解故事內容,但是有些讀者(如:文獻中的受試者),對作品也許沒有興趣、或不了解作者風格,這些因素會讓他們難以跟上作者的腳步,難以正確地理解故事內容。

4⃣️所以有些讀者並不在乎在閱讀小說前(或是途中)被劇透,反而會因為得知了結局而確認了故事的「目標」,因此更能在閱讀過程中抓住重要的脈絡,獲得更多的閱讀樂趣(簡言之:更看得懂)。



那電影呢?被爆雷還會覺得沒差嗎?

🎬電影,很有畫面!觀眾並不用額外花腦筋想像每個場景應該要長得怎樣。

🎬電影,尤其是符合大眾口味的「商業片、爽片」,劇情應該會是屬於皆能正確解讀電影內容的編排方式,也就是說:人人都能看懂。

🎬只要坐著看就能理解大部分(商業片)的劇情,那麼諸如上述「閱讀小說的劇透」就沒有必要性了。

🎬所以對於「看電影」這件事來說

一般人對於劇透的反應會是:

你劇透?我暴動🤬



挫折感,來自於自己有東西「被剝奪」

( #agad377 詳見文章「暴怒的人」)

被劇透,除了期待被剝奪之外,

還有自己的「幻想」也被剝奪。

心理學教授 Thalia R. Goldstein 提到

(網址 bit.ly/agad_ForT )

「我們會對現實與虛構的分界感到模糊」

儘管知道小說內容、影視角色是虛構的

大腦深處還是會認為(或稱極度希望)

自己喜歡的角色與情節是真實存在的

所以當自己「被暴雷」

爆雷的人提醒了自己「角色真實存在」

這件事是假的!全都是幻覺!

所以自己內心深處的「幻想」

被剝奪、被狠狠地打回現實中,

所以非常不甘心、沮喪且挫折。

類似的情況常發生在演員身上,

對於虛構角色的詮釋,

會套用在現實世界中,

虛構與現實模糊不清、難以完全分離,

對於現實生活有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😢



_

#agoogleaday #一天一google

#爆雷 #劇透 #Spoiler #SpoilerAlert

#ネタバレ #ネタバレ注意 

請理性留言,感謝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 Google A Day 的頭像
    A Google A Day

    A Google A Day 一天一Google

    A Google A 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