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agad549 #20190511
難道消費者的飲食、購買行為
真的都被店家給牽著鼻子走嗎?
當然不是必然。
🌈以「顏色」來說
顏色的喜好是非常主觀的,雖然使用過多的前進色會壓縮室內的空間感,但「我就喜歡」那種紅、黃相間的活潑感,動感的
氣息反倒會引起部分消費者的食慾。
🍟知名速食店從原本的紅、黃配色,逐漸改為黑色,以擺脫過往的廉價感( #agad293 那些Logo冷知識👈看更多廉價色)雖然本來就沒有很廉價🤗 但有改變總是好事。對消費者來說,改變或新增的品項,往往會提高消費者的興趣,使人躍躍欲試(或是先等待勇者踩雷)。
🎵以「音樂」來說
#agad488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?
無論慢歌快歌,總會有您喜歡或反感的歌
當某間店家播放了你喜歡的歌
就會對這間店產生不錯的印象
(前提是食物、裝潢、照明都尚可接受)
當某間店家播放了引起你負面情緒的歌
或是你不喜歡的電視節目、新聞台
那麼想翻白眼的情緒就會抑制不住🙄
【音樂節奏快慢影響進食速度】
多半是在「無歌詞、消費者不刻意聆聽」的條件下才會較為符合這個觀點。早期的研究是探討「超市」中播放的音樂,也就是在業者所營造的氛圍(Atmosphere)之中,消費者的行為是否會受影響?結果是節奏快而嘈雜的音樂會降低購物時間,但是與慢而柔和的音樂環境相比,總銷售額與顧客滿意度並沒有太大差異。
其他像是討論音樂快慢對於:
·咀嚼頻率
·花在食物或飲料上的支出情形
(慢歌中,食物支出不變,飲料支出增加。因為飽餐後的加點往往是飲料類別,難怪餐廳的飲料都貴鬆鬆)
·葡萄酒的口感⋯等等研究,都頗有趣👀
總之不管播放快歌慢歌,只要有播歌,
消費意願總會比起沒播歌還來的高一些。
不只餐盤大小,餐盤顏色也會影響我們對食物份量的估計準確程度,一般來說若食物的顏色,與餐盤的顏色「差別愈大」,也就是顏色對比程度愈明顯,對於食物份量的估計就會愈準確,例如:你想讓孩子吃多一點綠色蔬菜,請用綠色盤子裝,因為孩子們可能會難以意識到綠盤中蔬菜正確的份量。
另外 Zitron-Emanuel N (2019) 等人指出 Delboeuf 錯覺對於「飢餓的人」來說並不適用,意即飢餓的人並不會因為盤子的大小不同,而錯估了食物的份量。也許是因為極度飢餓時,大腦不願意因為其他原因而錯估、錯過任何能進食(以延續生命的維持)的機會,所以飢餓的人反倒能「準確估計食物真正的份量,也許飢餓能讓人更理性😂
最後提到的艾賓浩斯錯覺,與此篇相關👇
#agad312 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🌝?
_
#agoogleaday #一天一google
#食慾 #暴食 #暴飲暴食 #吃貨
#Colorful #Appetizers #Desserts
#DelboeufIllusion #Usagyuuu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