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agad575 #20200103
接續昨日文章,當你擁有「這件衣服」時,你才會開始去注意到街上也擁有這件衣服的人,然後好巧不巧在短時間內連續地發現有不少人也都是這裝扮,你陷入了「頻率錯覺」,你花費心思去打扮的結果只是去努力地與他人無異,你於是感到挫折,而且沒有錯,你之在意的。
魯道夫·德瑞克斯(阿德勒的大弟子)的「目標導向型理論」,提出個體若無法達成目標,則會轉向使用「錯誤的方式」來達到目標,以尋求歸屬感或被他人認同,如以下四種不良行為(在此強調『精心打扮』並非不良行為,而是指不小心與人撞衫後,產生的各種引發你負面情緒的念頭,進而對你個人的情緒產生不良的影響)
1⃣️ 引起注意
👉 為了追求優越,盡力地與他人有所不同,於是在外表上(穿著、妝扮、髮型)多加著墨,以引起旁人注意。追求優越的方式較常見的是模仿上層社會的品味,例如穿著與偶像品味相同的服裝、購買支持的網紅所推薦的商品、追求時下流行文化等。
2⃣️ 誇示權力
👉 「優越感」是透過比較的過程而得來的,比較的對象通常是與自己的社會階級相近的人物,而不是向上層社會比較(跟偶像明星,或是你暗戀的對象撞衫,根本爽死,怎麼會尷尬啦)。走在路上你暗忖著一旁走過的路人穿搭著實平凡,透過比較,你獲得了優越感,並暗爽在心,走路有風💃🏻
3⃣️ 報復
👉 但以上都是你的理想,在遇到相同穿著的路人(同性別,而且還比你漂亮或帥氣)時,你的理想直接粉身碎骨,你自認你在「追求優越」的過程中遇到挫折了,但好勝的你不會服輸,你想著要嘛我以後不穿這件了!要嘛我下次去準備一套更勁爆的穿著!哼哼🍼👶🏻
4⃣️ 逃避
👉 上述想要報復的念頭不斷地在腦內滋長,然後你想想還是覺得算了,我認輸,我自暴自棄,我沒有比別人還要特別,我還是繼續被自卑感淹沒著好了。
又或者你可以換個想法,選擇不逃避,接受自己的自卑感,不要努力地「看起來很強」,要讓自己為了想達到的目標而「變得很強」,不要去追求完美的外在或內在,要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,在你自己眼中的你才是你,你自己就是獨特的存在💪
要是大家都完美,那不就大家都一樣了嗎?
只要你願意換個想法,生活就不致令人窒息。
【溫故而知新】
為什麼妳我互看會發笑?
難道是彼此的情愫正在發酵嗎?
#agad486 我們相視笑著,也尷尬著😅
_
#agoogeladay #一天一Google
#撞衫 #SameDress #服がかぶる
👉 @polite_cat_olli_official
這隻名為 Ollie,天生唇顎不全的貓咪
會向您演示什麼是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容🙂